新闻动态

特朗普对中国, 发出了一个“不情之请”, 希望中美谈一笔大生意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4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在阅读此文之前,辛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
编辑|L.Y

前言

特朗普对中国有个不情之请,希望中美谈一笔大生意。

据悉,特朗普此次盯上的是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,他明确提出,希望中国能够迅速地将美国大豆订单的数量增加三倍,以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。

特朗普的“大豆算盘”:政治与经济的双重考量

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发文,他希望中国“迅速将大豆订单增加四倍”,并称这将有助于缓解中国对大豆的短缺,同时也是“显著减少中美贸易逆差”的一种方式。该呼吁一出,芝加哥期货市场上大豆合约价格应声上涨超过2%。

然而,专家几乎一致认为,这一要求“极不可能”实现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,年进口量约为1.05亿吨,但其中来自美国的份额不到四分之一,剩余大多依赖巴西。即使特朗普希望中国将美国的大豆订单提升四倍,也意味着几乎全部采购都来自美方,这是目前供给格局下难以实现的目标。

为何特朗普盯上中国大买家?美国产品性价比在关税影响下急剧下滑。此前华府以反毒品为名加征关税,北京反手提高农产品进口税作为回应。

这让中国握紧谈判筹码,农业圈视其为政治王牌。特朗普的请求看似经济诉求,实质是选举救命稻草。中国坚持与巴西等伙伴合作,两国同为金砖成员,贸易纽带深厚。

专家分析中方不会单边牺牲长期战略换取短期让步。豆类主要供榨油或饲料,国家粮食安全不受进口波动影响。农场主们纷纷诉苦线上平台,豆类价格暴跌让他们赔钱赔本。

这导致共和党在乡村地区声望下挫,部分选民转向民主党怀抱。

为此,特朗普放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“请求”——希望中国将美国大豆进口量扩大到原来的三倍。此举,显然是为农业州输血,想用中国的订单换取红脖子选民的信任和选票。

然而,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,因为特朗普并没有在政策上释放什么善意,反而继续在别的领域对中国施压。

也正因此,他这种“不情之请”显得格外突兀。只不过,从农业票仓的视角来看,这无疑是他的“护心丸”,是想用一份突如其来的大单,缓冲选民的不满。

可问题是,中国如今在大豆贸易上的主动权,早已不同往昔……

三板斧,招招见血

所以啊,当美国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大声疾呼的时候,他面对的,是一个早已悄然布好局的中国。中国并非被动地坐等出招,而是主动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“组合拳”:

供应源的“多元化”。大力开拓巴西、阿根廷、俄罗斯等非美供应渠道,彻底甩掉对单一国家的依赖。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,这是最朴素也最有效的风险管理。

品类的“灵活化”。首次放开阿根廷豆粕进口,这是一招真正的妙棋。它意味着南美不光能卖给我们原材料,还能卖加工好的成品。这条通道一旦打开,光一个阿根廷的潜在供应量,就足够填补国内好几个月的豆粕缺口。这等于给中国的供应链又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。

采购节奏的“前置化”。利用上半年巴西豆价低、产量好的时间窗口,超量进口囤积库存,把应对第四季度不确定性的“弹药”提前备足。等到谈判的关键时刻,我们自家粮仓是满的,国内饲料企业也早已锁定了远期合同,根本不存在所谓的“大豆短缺”。

这三板斧打出去,看似无声无息,却招招打在了要害上。它清晰地表明,中国已经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买家,彻底转变为一个能够主动塑造全球市场格局的战略采购者。回过头来看美国那边的喊话,背后的政治算盘其实也明摆着。

中期选举迫在眉睫,农业州可是共和党的核心票仓。特朗普之前的贸易政策,实实在在地伤到了这些给他投票的农民,让他们怨声载道。稳住农民的收入,帮他们把豆子卖出去,就成了燃眉之急的政治任务。他心急火燎地希望中国能“拉兄弟一把”,给他一个可以对内宣传的“胜利”,好稳住自己的票仓。从这个角度看,中国之前精准地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,确实是捏住了对方的“七寸”。这张牌,既是经济牌,更是政治牌。

筹码在谁的手上

如今,这场围绕小小大豆的博弈,胜负的天平已然倾斜。

对中国来说,我们的底气很足。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,我们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灵活的战略手段来应对一切。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榨油和饲料,扩大或减少从某个国家的进口,并不会动摇我们的粮食安全根基。是否同意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,完全取决于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拿出诚意,比如在关税、科技等我们更核心的领域做出让步。这笔买卖,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谈,不着急。

而对美国而言,情况就显得被动多了。这场大豆僵局,让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了,当买方市场拥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和充足的战略储备时,卖方的“优质产品”和“快速服务”承诺,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。真正的权力,从来都不掌握在那些大声叫喊的政客手里,而是掌握在那些能决定全球最大买家订单流向的人手里。

结语

全球贸易的版图,就在这一船船货轮的航向改变中,在这一张张订单的签署或搁置中,被悄然重塑。四倍订单的呼吁,依然在太平洋上空回响,而中国用沉默和行动给出了答案:真正的筹码,永远在自己的粮仓里,在多元化的供应链里,在运筹帷幄的战略定力里。这盘棋,早已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赢的时代了。

参考信源:为什么我国会大量进口大豆而不是玉米? 2024-12-13 14:16 新华社客户端

市场‖中国7月大豆进口量创历史同期新高,但美豆创下20年来最晚购买纪录,巴西7月豆粕出口增加 2025-08-08 20:50 新浪财经